牙周组织病的研究有什么进展?
早在公元752年,我国的医书《外台秘要》中就有治疗牙龈疾病的记载。17世纪荷兰医生首次在牙垢中发现大量的细菌。直到本世纪中期,经过许多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临床和实验室中观察并发现细菌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经过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牙周组织病及其严重程度与牙面菌斑量成正比关系。1965年,外国学者进行了实验性牙跟炎的研究,对细菌引起牙周组织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们对12名年轻男性的健康牙髓彻底地进行洁治,并传授了控制牙菌斑的方法,使牙龈指数和牙菌斑指数均达到正常。这些受试者如果停止刷牙等口腔卫生措施,在10-21天内均发生牙龈炎;如果恢复刷牙,5-7天后,牙龈的炎症消退。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结论。现在公认:牙菌斑是引起炎症性牙周疾病的主要致病物。
本世纪60年代以前,许多牙科工作者一直认为牙周健康者和牙周组织患病者的菌斑的成分彼此相同;在同一患者的口腔的不同牙位上的菌斑成分也相同;并一直认为导致牙周组织疾病的原因是口腔细菌增多和身体抵抗力下降。但上述看法不能解释以下现象:①有些病人只有个别牙齿出现牙周组织的破坏,另一些牙齿不受侵犯。②有些人因牙结石很多,长期牙龈发炎,而牙槽骨不发生破坏。③有些人牙结石不多,而牙槽骨吸收严重。到了本世纪7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在牙周病的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他们提出并强调4个方面的问题:①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的区别。②健康牙齿和患病牙齿的区别。③牙周组织疾病和病情的区别。④牙周组织病牙的牙周袋内发现并分离出厌氧菌;细菌种类繁多,革兰氏阴性厌氧细菌约占70%以上。近年来,许多证据支持外国学者提出的特异性牙菌斑假说。认为牙周组织病可能就是一组病因和临床表现程度各不相同而损害结果相似的疾病。不同部位的牙菌斑中,细菌的质和量均不同。口腔特异性细菌相对增多,才能引起牙周组织病变。由于牙菌斑是牙周组织病的主要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都重视牙菌斑的研究。
总之,人类在牙周炎的病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因为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十分复杂,目前对某些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清楚,所以在治疗上仍然是对症处理和加强预防措施。关于牙周炎的主要病因,国际卫生组织已经确认是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现在紧紧围绕细菌问题展开了牙周组织病的优势菌的研究,采用了各种实验手段,寻找牙周组织病的主要致病菌,着重于解决和控制它的发生和发展。又有人重视牙周组织微生态的研究工作,认为牙周组织病是由于牙周微生态改变引起的,但如何改变牙周微生态,还在研究之中。解决和控制牙周组织病是艰巨的工作,因此,需要很多人参与并探讨。